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用故事陪孩子玩思考





睡前說故事,是我們家裡的儀式。有時候一個故事要說好幾天。「司馬光打破水缸」就是這樣的故事。

故事說了一陣子,發現只是在內容上加深孩子的記憶(填鴨?),對快3歲的弟弟可能還有幫助,但對4歲的姐姐幫助並不大。最近我嚐試用問話的方式讓孩子思考。

「如果妳是司馬光,除了打破水缸,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救小朋友?」我問姐姐。

「可以叫小朋友抓著缸子的邊緣,就不會沈下去了。」她的答案讓我很驚訝。

「妳怎麼會發現可以這麼做?」我接著問她。

「之前,你帶我們去游泳,你教我抓著游泳池旁邊,就不會沈下去啦,所以小朋友也不會沈下去。」她回答我。

「妳很棒。」我一面說,一面很高興她還記得當時教她游泳的內容。
(後來想想,可以在這裡問她,為什麼不會沉?是什麼讓我們浮起來?可以討論一下浮力。)
透過問問題的方式,發現孩子觀察的比我還仔細,譬如她說的答案,就非常讓我意外。

「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我又問。

「可以叫大人來。」

「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沒有大人在呢?」我又問。

「可以叫救護車。」她說。

我沒有用合理性來糾正她,因為我只想讓她保持思考的樂趣,畢竟4歲的孩子對於故事的脈絡還無法掌握,她只是用她的生活經驗在解決問題。

可是,玩到這裡,我知道她已經失去注意力。

「妳可以再想想,我們下次再來玩,好嗎?」我說。

「好呀~」她說。

接下來幾天,我們玩了

「黃香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爸爸的蓆子變涼?」

「陳英士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滅火救同伴?」

跟孩子互動的同時,引導孩子如何回答這些關於思考的問題,是一個三贏的方法。特別是當自己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聽力理解,也鍛鍊了他們說話的能力,同時也讓他們在生活經驗裡回溯去尋找答案。

孩子有時侯會回答天馬行空的答案,這時候我會稍為挑戰她一下,提醒她不合理的地方,但不會讓她太挫折。當孩子在解一個問題時,我嚐試問孩子:「這題目還有其他不同的答案嗎?」思考模式越多,幾次練習下來,孩子對於思考答案,就會越覺得好玩。


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用好奇跟孩子對話_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我不要上學。」早上八點,姐姐在客廳對著阿媽大喊。阿媽眼看時間越來越急迫忍不住說,「小朋友都要上學,不然警察伯伯會來把爸爸媽媽叫去問話。」,姐姐這時一邊開始大哭,一邊說「我不要上學。」這樣的僵持持續了快5分鐘。對於家裡有3個學齡前嬰幼兒的我們而言,這樣的開場是我們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經常上演的戲碼。

那天我正在浴室刷牙,準備出門上班,聽見這樣的僵持,我便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趕快把姐姐送出門。這時後腦海裡浮現,前些時後拜讀李崇建老師所寫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書裡寫到,該如何跟一個孩子對話?

我把姐姐抱了起來,走到房間,讓她坐在我的腿上。

我問她,「怎麼了?妳看起來不太開心。」

「對,我不開心。」她說。

「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開心?」我接著問。

她說,「剛剛。」

「剛剛發生了什麼事讓妳不開心?」我又問。

她說,「阿媽叫我穿外套上學,我不開心。」

「阿媽叫妳穿外套上學,所以妳不開心呀。」我說。

「嗯~」

「為什麼阿媽叫妳穿外套上學,妳不開心呀?」我問她。

「因為裡面的袖子會捲起來,卡住我的手,我不舒服嘛!」姐姐看著我說。

「因為裡面的袖子會捲起來,卡住妳的手,妳不舒服,所以妳不開心」我說。

「嗯~」

「那我們把袖子用好,外套穿好,妳可以開開心心的上學嗎?」我問她。

「可以。」姐姐開心的回答我。

一分鐘後她就跟阿媽一起出門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