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解剖醫責險:搞錯行爲日與求償日,保不保差很大





作者:熊國維

醫責險是在保醫師執業上遇到糾紛的保險。保險期間、追溯期間、發現期間決定了醫責險的保障範圍。醫責險特別之處就是往往醫師業務行為日與首次受求償日並非同一時間。當業務行為日與首次受求償日落在這3個期間,對醫師的保障範圍有什麼影響?
保險期間:
醫責險是一年一約的保險。保險期間指的是經書面投保且繳費之日,開始起算一年。
追溯期間:
追溯醫師執行業務的期間。可分為無追溯、追1年、追2年及以上。追溯日期經與保險公司約定後會明載於保單內。想要進一步了解追溯日怎麼算?可參考追溯日怎麼算?如何保?這篇文章。
發現期間:
通常是要更換投保公司,之後不再投保醫責險及轉業、退休的醫師要特別留意。
當保險契約終止或屆滿,如果沒有再與任何保險公司投保,得享有免費30天的基本發現期間。如果覺得30天不夠而希望延長,則可以選擇申請延長發現期間。

業務行為日與首次受求償日落在這3個期間,對保障範圍又有什麼影響?


跟據醫責險條款定義,醫師執行業務的行為日必須在追溯日到保險期間屆滿日的範圍內才屬於保障範圍。


首次求償日則必須是在保險期間內發生。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首次求償日發生在追溯期間,不在保險公司保障範圍內。


醫師業務行為發生在追溯日到保險期間屆滿日的範圍內,而在發現期間醫師被首次求償,仍在保險公司保障範圍。如果醫師業務行為是在發現期間保險公司就不負承保的責任。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面對醫療糾紛?請持續追蹤我的部落格或是加入LINE好友。

我的LINE ID : greghsiung


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解剖醫責險:出險後費率怎麼算?


作者:熊國維

醫師業務責任險(醫責險)是在醫師知道自己有麻煩的那一刻,保險公司的顧問與專家就會介入,協助醫師圓滿解決醫療糾紛。這個過程短則1~2年,長則10年左右,這段期間醫責險的費率怎麼算?讓我們分成出險、撤件與理賠,3個階段來看。




出險。當醫師知道自己可能被告的那一刻,務必於3日內通知保險公司出險,業務員會協助醫師填寫出險通知書,完成備案。出險備案完成後,保險公司會評估是否要加費?加多少?加費的標準是依照案子的難易度,求償金額的大小等條件來決定。為什麼不是加固定%?如果不管難易度,求償金額大小都加相同的%,對於容易,求償金額小的案件醫師就不公平。因此保險公司會by case加費。
加費有沒有上限?有。因費率受金管會監管,所以有上限。至於詳細數字是多少?各家保險公司因成本及賠率皆不同,沒有統一規範,想了解,可詢問各家保險公司。
會不會因此拒保?一般來說保險公司不會拒保,除非是很極端的案例。
一旦加費,是否還有機會調回原本保費?加費後有2個階段可以調回原保費。就是撤件及理賠後。

撤件。當醫師出險後一段時間,病患或家屬並未求償,醫師可選擇「撤件」。撤件後保費就會恢復成原始保費。兩年內的案件最好不要撤件,因為考量侵權行為的損害請求時效。這邊有個重點,撤件就無法復件。也就是說,如果兩年內撤件,病患與家屬在剩餘求償時效內提告,這案件保險公司就不再受理。如果要進行撤件,建議要間隔出險兩年以上。

理賠。進入理賠階段,就是看醫師有沒有責任?有責任,理賠後就依加費比例續保。沒責任,保險公司不理賠,自然會恢復原始保費,醫療糾紛期間所加的保費也不會退還。

醫責險出險後,保險公司依據案件難易度,求償金額大小來衡量加費比率。出險2年後,病患跟家屬若無求償,可提出撤件,保費將恢復原始保費。撤件後無法復件,撤件前請3思。訴訟結果若醫師無責任,保險公司不理賠,保費恢復原始保費。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面對醫療糾紛?請持續追蹤我的部落格或是加入LINE好友。

我的LINE ID : greghsiung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解剖醫責險:追溯日如何算?怎麼保?





作者:熊國維

首次投保醫師業務責任險(醫責險)的時候,最讓人搞不懂的就是追溯日如何算?以及怎麼保才能安心?要搞懂追溯日?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追溯日?


追溯日是什麼?


追溯日是指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約定並載明於保險單內之日期,被保險人執行醫師業務之行為須發生於追溯日後至保險期間屆滿日前。除契約另有約定外,連續投保時,以第一年保險契約之始日,作為後續各年度續保契約之追溯日。
這裡的說明,有兩個最讓人難懂的地方
1.連續投保指的是?
2.第一年保險契約之始日?
只要搞懂這兩個問題,追溯日的計算就一點都不難。
市面上的醫責險追溯日有三種方案,無追溯日、追溯1年、追溯2年及2年以上。


無追溯日。第一年契約之始日等於投保日。保障範圍為期一年,假設110.09.01投保,保障期間就是到111.09.01,保障範圍只限於投保的當年度。醫責險是一年一約,下年度重新簽約,就再保障下一個年度。

追溯一年。第一年契約之始日等於投保日往前加一年。保障範圍為期二年,假設110.09.01投保,往前追溯至109.09.01,保障期間就是109.09.01~111.09.01。
每次投保就只會追溯到前一年,不會追溯到第一年契約之始日。



追溯2年及2年以上。第一年契約之始日等於投保日往前加二年。保障範圍為期三年,假設110.09.01投保,往前追溯至108.09.01,保障期間就是108.09.01~111.09.01。
至於「2年以上」,指的就是「連續投保」。每次續保就會追溯到第一年契約之始日108.09.01,也就是從108.09.01之後都在保障範圍之內。


中途變更追溯日會有什麼影響?


在110.09.01投保追溯2年及2年以上,原本往前追溯至108.09.01。如果中途變更追溯日會有什麼影響?


假如在111.09.01變更投保為追溯1年,這時候追溯日會依照重新投保年度追溯日起算,即變成110.09.01。即使隔年再變更投保為追溯2年及2年以上,也都只能追溯至110.09.01,而無法回到原本的第一年契約之始日108.09.01,保障範圍將因此而減少。所以ㄧ旦投保追溯2年及2年以上的方案,無必要就最好不要變更。


怎麼做保最安心?


如果是PGY第一年要投保,因為之前尚無執業行為,因此首年投保可採用無追溯方案。第二年度變更為追溯1年,第三年度之後再投保追溯2年及2年以上。如此一來,整個醫師的執業生涯保障範圍都不會有間斷,還可以節省前兩年的保費。醫責險是屬於「平準保費」,從第三年度開始保費就固定,可是保障範圍卻可隨執業生涯不斷拉長。

如果是PGY第二年要保,就是從追溯1年的方案開始,隔年再變更為追溯2年及2年以上。至於R1以上的醫師建議就從2年及2年以上開始。



為什麼建議最終都是2年及2年以上的方案?因為考量侵權行為的損害請求時效,建議追溯日不要低於2年。


結論


在醫師執業的初期就投保醫責險,善用追溯日規劃,可以讓整個執業生涯獲得連續性的保障。「平準保費」設計,保費固定,保障範圍卻可不斷拉長,讓醫師執業的每一天都安心。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面對醫療糾紛?請持續追蹤我的部落格或是加入LINE好友。

我的LINE ID : greghsiung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解剖醫責險:醫師業務責任險怎麼挑?






作者:熊國維

如果花時間研究市面上的醫師業務責任險(醫責險),會發現看起來長的都一樣。既然如此是不是就眼睛閉起來隨便買一家就好?當然不是。既然外在(條款)長得都一樣,就讓我們從內在(服務)來下手。

#保費太便宜要小心。醫療糾紛勝訴,醫師業務責任險有什麼用?文章中有提到,醫師業務責任險是在醫師知道自己有麻煩的那一刻,保險顧問就會會同理賠人員,法律顧問,醫療顧問,談判專家一起介入。以和解為原則,去協助醫師圓滿的解決醫療糾紛。
當保費太便宜的時候,千萬別只看保費就決定。這種便宜保單,當遇到醫療糾紛,保險公司的專家們可能不會在第一時間就介入協助,只有當確定醫師有責任時,才會有理賠人員出面。等於醫師還是要獨自面對醫療糾紛的過程。當保費與市場落差過大時,千萬要小心。

#法律顧問經驗是否足夠。去醫院看病,每位醫師都有擅長的專科。法律顧問也是一樣。當醫師購買醫師業務責任保險後都會收到一張律師事務所的證書。上面可見律師事務所的名稱及配合律師的名字。從這邊可以去查詢,律師及事務所是不是對醫療糾紛有足夠經驗,是否為這方面的專家?這資訊可以在購買前就請業務員提供。




#和解率是多少?既然醫師業務責任險是以和解為原則去解決醫療糾紛。購買前可以詢問業務員,保險公司的和解率是多少?以和解率高的作為首要選擇。雖然這資訊並不很透明,不過如果業務員可以很清楚地回答,代表他對商品是比較了解,也可作為購買前的參考。

挑選醫師業務責任險要從內在(服務)下手,保費太便宜要小心,法律顧問經驗要足夠,再以和解率高低做為參考。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面對醫療糾紛?請持續追蹤我的部落格或是加入LINE好友。

我的LINE ID : greghsiung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解剖醫責險:醫療糾紛勝訴,醫責險有什麼用?






作者:熊國維

新聞報導因產婦及嬰兒體重過重,導致接生時嬰兒右手臂骨折。產婦事後將當時負責接生的A醫師告上法院。
經一審法院判決,被告A醫師無疏失,判決醫師勝訴。事後A醫師在FB點出「醫師業務責任險」的必要性。依照這個案例結果,醫師無責任,保險是不會理賠。為什麼A醫師依然認爲「醫師業務責任險」有必要?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醫師業務責任險」?


什麼是醫師業務責任險?


「醫師業務責任險」(醫責險)是在保醫師執業上遇到糾紛的保險。從保險顧問知道醫師有麻煩的那一刻開始,保險顧問就會跟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法律顧問、醫療顧問、談判專家介入,幫醫師把這個醫療糾紛,以和解為原則,圓滿的解決。

在自己的銷售經驗中,很多醫師聽到「醫師業務責任險」都認為是要在醫師有責任的情況下才去做理賠。因此忽略了投保「醫師業務責任險」的重要性。A醫師的案例,一審勝訴,保險一定不賠,是不是就沒用,錢就白花了?遇到醫療糾紛,沒有跟有「醫師業務責任險」又有什麼差別?


有跟沒有「醫師業務責任險」的差別?


「醫師業務責任險」是以和解為原則,訴訟為例外去協助醫師解決醫療糾紛。除了盡量達成和解之外,當病患跟家屬不同意和解而訴訟,或者是像A醫師經考慮後,決定進行訴訟。在這些情況下,沒有跟有「醫師業務責任險」對醫師來說有什麼不同?





如果醫生沒有投保「醫師業務責任險」,當發生醫療糾紛時,醫師必須自己去面對病患或家屬,自己去找律師去走完訴訟程序,耗時又耗精神,多少會影響工作與生活。如果最後判定有疏失,賠償金額也須自行負擔。





當醫師有投保「醫師業務責任險」,在知道醫師有麻煩的第一時間,保險顧問就會同理賠人員、法律顧問、醫療顧問、談判專家開始介入。讓醫師在過程中不是孤軍奮戰,穩定心情與情緒,建立處理原則與共識,讓工作與生活維持在常軌。萬一最後判定有疏失,賠償金額也會有保險公司依保額共同負擔。
如果真的遇到醫療糾紛,實務上「醫師業務責任險」要怎麼用?


「醫師業務責任險」處理流程


「醫師業務責任險」用6個步驟,協助醫師處理醫療糾紛。這6步驟分別為:
1. 當醫師被主張醫療疏失及提出損害賠償時協助出險備案。
2. 就醫療事故進行評估分析。
3. 進行醫師業務責任險責任檢視。
4. 同醫師向病患家屬說明處理結果。
5. 助醫師調解、和解與訴訟。
6. 完成理賠。
整理成下圖可以更清楚了解這6個步驟是如何運作。


「醫師業務責任險」是在保醫師執業上遇到糾紛的保險,當然是已幫醫師處理醫療糾紛為主。可是在實際執行時,它也同時幫到病患跟家屬。


「醫師業務責任險」對病患跟家屬有什麼用?


新聞常見,因醫療糾紛病患或家屬就到醫院或診所,撒紙錢、拉布條、抬棺抗議,給醫生很大的壓力。這些行為,除了尋求真相外,最終會回到金錢的求償。當這種不理性的行為發生,如果病患跟家屬知道有保險公司出面協調賠償,是不是比較容意冷靜下來?是不是就會願意坐到談判桌上,把後續的流程好好走完?而不是選擇使用激烈的方式來訴求。如此一來,就可以讓醫師、病患或家屬的壓力釋放,工作及生活都盡可能的回到常軌。

如果沒有保險公司介入,醫師就必須自己出面去安撫病患或家屬的情緒,可是醫師自己心裡也很煎熬,要如何冷靜的去處理呢?


結論


「醫師業務責任險」不只是在醫師有責任時才理賠的工具。而是當醫師有麻煩的那一刻開始,保險顧問、理賠人員、法律顧問、醫療顧問、談判專家就會介入用法律、保險團隊陪伴醫師面對醫療糾紛的好幫手。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面對醫療糾紛?請持續追蹤我的部落格或是加入LINE好友。

我的LINE ID : greghsiung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什麼是房貸壽險?我需要嗎?





作者:熊國維

陳醫師是我陌生開發來的客戶,當時我幫他完成了醫療險的規劃。在其中一次的拜訪中認識他的未婚妻,兩人的感情非常好。今年他們計畫結婚,婚後太太就會離開職場,專心照顧家庭。陳醫師最近也買了自己的家,去辦貸款時,銀行推銷陳醫師購買「房貸壽險」。聽完銀行的解說後,陳醫師心理還是有些疑問,到底什麼是房貸壽險?我真的需要嗎?希望我能幫他進一步說明。
正在準備買房的你,是不是也跟陳醫師有相同的疑問?
 

什麼是房貸壽險?


「房貸壽險」本質上就是定期壽險。它與定期壽險有什麼差異?關鍵就是「房貸」兩個字。一般的定期壽險,當被保險人身故時,身故保險金會給指定的受益人,由受益人決定如何使用。對大多數人來說,受益人往往是家人或是想要照顧的人。「房貸壽險」則不一樣,房貸是被保險人(貸款人)對銀行的債務,因此受益權的第一順位是債權銀行,身故保險金會先償還完房貸,餘額才會給到其它受益人這樣做確實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提供了保障,避免因為失去經濟支柱,繳不出房貸而被法拍。然而這樣的規劃往往也限制了受益人自由使用的選擇權。


我需要房貸壽險嗎?


為了獲得比較好的貸款條件,房屋貸款人多是家裡收入比較高那個的人,也就是家裡的經濟支柱,醫師家庭大多是醫師本人。因此在衡量這個問題時,或許可以從下面兩點來思考:
保護家人重要嗎?在考慮買房時,都是以目前家裡的經濟條件去估算可以負擔的價格與房貸。在付房貸的階段,如果家裡的經濟支柱發生風險,家裡的經濟結構就會產生巨大的改變,尤其是像陳醫師這種夫妻收入落差大的家庭。一般人最擔心的是身故,萬一發生了家裡有沒有人可以替代經濟支柱去負擔房貸的支出?再來就是失能,除了失去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還要多一筆錢去照顧失能的人,家人能不能夠去負擔?
這些風險發生,家人一定很痛苦。可是如果有做好保護家人的準備,就可以降低他們在經濟上的衝擊,讓生活可以繼續。
因此建議在用保費衡量是否需要的同時,也去思考保護家人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覺得保護家人很重要,就一定需要房貸壽險嗎?我認為不一定。
接著讓我們從一個很少人討論的角度去看,就是受益人的角度。
從受益人角度思考。以陳醫師的家庭來講受益人是他的太太,我請陳醫師從太太的角度來看。太太真的會希望拿這錢還房貸?她在當下會不會希望有多一點的選擇權?我們跟銀行的角度不一樣,銀行它不要房子,它要錢。因為有時候房子賣掉,還沒有它借的錢可以拿回來的那麼多。所以它就直接指定把這個房貸還給銀行。可是太太不是銀行。
舉例來說,我的客戶曾經有人在家裡過世,太太每次回到家裡就觸景傷情,太太或許想要房子,但她會想要留那間嗎?
還有如果真實的現況發生,很多太太都會想要把小孩帶著,回娘家附近,買一間房子。因為當一個女人無依無靠,總是希望有自己的爸媽可以幫忙,您覺得太太會不會也可能會這麼想?
所以做這個規劃既然是要保護太太,是不是應該要把選擇權留給太太,由她來決定,這筆錢要去還房貸?還是有其它的選擇?

陳醫師聽完我對「房貸壽險」的說明,同時站在太太的角度從新思考後,決定把選擇權留給太太,另外規劃適合的保險來保護太太。至於如何以受益人需要為前提來規劃適合的保險?我又是如何協助陳醫師完成規劃呢?如果您也想進一步知道,請持續追蹤我的部落格或是加入LINE好友。

我的LINE ID : greghsiung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護理人員面對不合理訴訟,如何用保險自保?

 



作者:熊國維

疫情期間傳出護理人員被病患砍傷,可能影響未來工作能力,而且病患家屬還打算提告。站在第一線救人的醫護人員,心裡原本就有極大的壓力,還要面對病患或家屬不合理的訴訟。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保護這些醫護人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種專門為專業護理人員設計的保險「護理人員專業責任險」。


什麼是護理人員專業責任險?


被保險人於追溯日起至保險期間屆滿日前執行護理人員業務時,因過失、錯誤或疏漏行為, 而違反其業務上應盡之及義務,直接導致第三人體傷或死亡,依法應由被保險人負賠償責任, 而於保險期間內受第三人賠償請求者,本公司依本保險契約之約定,對被保險人負賠償之責。

前項所稱護理人員業務係指被保險人依護理人員法之規定執行下列之業務:
一、健康問題之護理評估。
二、預防保健之護理措施。
三、護理指導及諮詢。
四、醫師指示下之醫療輔助行為。


誰可以投保護理人員專業責任險?


經護理人員考試及格,並依護理人員法領有護理人員證書者,包括護理師及護士。


為什麼要投保護理人員專業責任險?


面對病患或家屬提出不合理的訴訟,藉由投保「護理人員專業責任險」馬上可以交由專業的保險與律師團隊接手處理後續訴訟問題,讓護理人員可以安心工作與生活。
日後如果護理人員真的有疏失責任,也可獲得保險公司依保險契約之約定,對護理人員負賠償之責任。


結論


「護理人員專業責任險」用每天一顆茶葉蛋的錢,就可以擁有自己專屬的保險與律師團隊,並且轉嫁有疏失責任時的賠償風險,讓自己在執行專業工作與救人的同時可以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