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手把手教孩子,認識金錢的3堂存錢課 (附學習單)





作者:熊國維

為什麼是「幫」而不是「教」孩子準備教育費?

2019外商公司「子女培育大調查」指出,10位父母中有8位會幫孩子準備到大學的教育費。
4年的家庭財務規劃經驗,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父母對教育費的重視。

自己過去的做法就是配置一個工具幫孩子累積教育費。後來發現,孩子並沒有參與在其中,於是我決定砍掉重練。

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工具,而存錢是邁向自由的第一步。既然要讓孩子參與教育費的準備,該從哪裡下手?賓州大學研究指出,專注於長期目標的夫妻,比一般家庭多存了約20萬美元。善於等待的人往往善於存錢,我們決定從建立「存錢習慣」開始。除了數字目標,更陪伴孩子學習認識金錢的3堂存錢課。


第一課 培養對錢的感覺


給孩子的愛是理所當然,可是錢不是。孩子出生後,我們常幫他們,把用品、玩具與童書都準備好。後來發現,很多玩具玩一兩次就丟棄,食物吃一兩口就覺得厭惡,他們覺得東西的存在是理所當然,不明白這些東西是用父母工作換來。 

東西背後都有一個價格,價格必須用工作來交換。對金錢的無感,我們決定帶孩子探索賣場,讓他們學習說出商品價格,再透過學習單(註1),學習台灣的錢幣,商品的價格,及錢幣的換算,建立金錢的概念。學習單不是要考倒孩子,而是培養一起學習的樂趣。

什麼是工作?跟金錢又有什麼關係?星期五下午,帶孩子走進我的辦公室,裡面人聲鼎沸,人來人往。孩子們有些膽怯,我鼓勵他們爬上我的辦公椅,孩子問「可以嗎?」
他們輪流坐在我的辦公椅,翻動桌上的文具,拿起電話假裝撥打。然後我解釋我的工作,強調有工作才能去交換錢,才能買東西。「我知道了,錢是公司給的,東西要用錢買,公司會給錢,是因為爸爸媽媽要工作。」姐姐輕聲的說。
 
孩子學習的第一課,東西都有一個價格,價格必須用工作來交換。培養對錢的感覺,而去愛惜身邊的資源。


第二課 掌握機會就存錢


存財力,更存毅力。我們給每個孩子3個存錢筒,代表未來要花、現在可以花、幫助別人的錢。分配不是重點,要教導孩子能夠持之以恆的進行,一段時間就存進一筆錢。 

要讓孩子掌握存錢機會,就把它融入日常生活。姐姐蹲著思考,至少30秒動也不動,然後她抬起手,指著架上的果汁說,「這個。」3分鐘前,我們討論著她要在123元的蔓越莓與82元的綜合莓之間做出選擇,這結果會決定她是否有價差可以存進她的存錢筒?她伸出手拿起綜合莓。我牽著她,女兒開心,爸爸更開心的一起去結帳。
除了尋找更便宜的選項。也讓他們幫忙找沙發或地板上的零錢。或願意等到打折再買,價差就存起來。重點是培養孩子找機會存錢的巧思。

掌握機會就存錢,存財力更存毅力。這是孩子學習的第二課。


第三課 體驗等待的重要


想看日出,就必須醒著到天亮。棉花糖實驗指出,等待的那組,長大能比較融洽的掌握人際關係,學術成績平均高出210分。「等待」對孩子是難以忍受的事。我發現,讓孩子學會等待的關鍵是,察覺等待的好處。家裡電視一打開,兩個聲音就會出現。一個說,「我要看瑪莎。」另一個說,「我要海底小縱隊。」我指著牆上的時鐘說,「後看的人可以多看5分鐘。」姐姐立刻回答我,「讓弟弟先看,我可以等。」立刻解決紛爭,又能讓她體驗等待的好處。這跟存錢有什麼關係?
 
存錢不是捨不得花,而是設定計畫在未來擁有更好的享受。跟孩子約定,一年有3個時間可以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同時設定預算。如果東西超過預算,他們可以使用「現在可以花的存錢筒。」透過這樣的方式去體驗,存錢不是捨不得花,如果願意等待,未來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好的享受。

等待不是一味的自我否定與壓抑,而是設定計劃與付出努力去得到東西,然後好好享受。 

從「幫」孩子到「教」孩子準備教育費,讓孩子透過存錢學會認識金錢的3堂課:
培養對錢的感覺、掌握機會就存錢、體驗等待的重要。

存錢就像坐上載滿人的擁擠火車,過程雖然辛苦,一旦抵達目的地下車,就會感受自由帶來的美好。
現在就跟孩子一起上車吧!



註1:認識金錢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