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用好奇跟孩子對話_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我不要上學。」早上八點,姐姐在客廳對著阿媽大喊。阿媽眼看時間越來越急迫忍不住說,「小朋友都要上學,不然警察伯伯會來把爸爸媽媽叫去問話。」,姐姐這時一邊開始大哭,一邊說「我不要上學。」這樣的僵持持續了快5分鐘。對於家裡有3個學齡前嬰幼兒的我們而言,這樣的開場是我們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經常上演的戲碼。

那天我正在浴室刷牙,準備出門上班,聽見這樣的僵持,我便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趕快把姐姐送出門。這時後腦海裡浮現,前些時後拜讀李崇建老師所寫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書裡寫到,該如何跟一個孩子對話?

我把姐姐抱了起來,走到房間,讓她坐在我的腿上。

我問她,「怎麼了?妳看起來不太開心。」

「對,我不開心。」她說。

「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開心?」我接著問。

她說,「剛剛。」

「剛剛發生了什麼事讓妳不開心?」我又問。

她說,「阿媽叫我穿外套上學,我不開心。」

「阿媽叫妳穿外套上學,所以妳不開心呀。」我說。

「嗯~」

「為什麼阿媽叫妳穿外套上學,妳不開心呀?」我問她。

「因為裡面的袖子會捲起來,卡住我的手,我不舒服嘛!」姐姐看著我說。

「因為裡面的袖子會捲起來,卡住妳的手,妳不舒服,所以妳不開心」我說。

「嗯~」

「那我們把袖子用好,外套穿好,妳可以開開心心的上學嗎?」我問她。

「可以。」姐姐開心的回答我。

一分鐘後她就跟阿媽一起出門上學。


會接觸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太太有一天拿回一台Kobo電子閱讀器,裡面就放了這本「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抱著試用電子書的心態,開始閱讀,一讀就放不下手。過去兩年因為工作的轉換,需要開始大量的接觸人,與人連結。我會常常聽到業界的前輩說,「要對人保持好奇,要關心別人。」當你繼續問要怎麼做?你會聽到的是,「用問的呀?」當你接著問,「那要怎麼問?」這時後你會發現很少人能具體回答。

這本書對於提問與對話提供了3個具體的原則:

以人為目標(不解決問題)

時間的回溯

具體事件


不解決問題,而是對人的關注


關注事情對人的衝擊,而不是關注問題如何解決。

這對於在科技業待了快20年的我來說,這部份是最難。要壓抑著面對問題就去解決的本能反應,真的需要一番掙扎。

我試著不去解決不想上學的問題。而是先整理自己的情緒,再問姐姐,「怎麼了?妳看起來不太開心。」透過這個問題真心關心她,想知道她為什麼不開心? 而不是在不想上學這件事情上。


回溯時間,探索問題的成因


透過時間軸回溯,幫孩子重新進入個人體驗的場景,探索問題真正的原因。透過回溯去了解是剛剛發生的衝擊,還是昨天遺留的情緒?

我問她,「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開心?」

她回答我說,「剛剛。」

因此我確認了問題發生在剛才,而不是之前。


詢問具體事件,在細節處提問


除了具體了解成因,也能讓事件語言化,陳述了發生了什麼事?了解自己是誰?進而進入對話。

「剛剛發生了什麼事讓妳不開心?」我問她。

她說,「阿媽叫我穿外套上學,我不開心。」

「阿媽叫妳穿外套上學,所以妳不開心呀。」我說。

「嗯~」

「為什麼阿媽叫妳穿外套上學,妳不開心呀?」我問她。

「因為裡面的袖子會捲起來,卡住我的手,我不舒服嘛!」姐姐看著我說。

透過這樣的對話,我找到了女兒不開心,不願上學的原因。

到這裡,不上學的問題接著就可以被解決,

「那我們把袖子用好,外套穿好,妳可以開開心心的上學嗎?」我接著問她。

「可以。」姐姐開心的回答我。

藉由這本書的學習,以及跟女兒的對話練習,讓我知道該如何對別人保持好奇,如何去關心別人,更棒的是能讓自己能走進孩子的心裡。


給爸媽的建議


1.技巧的背後是關心
注重在關心而不是技巧。如果只想著技巧,不斷的問妳怎麼了?妳怎麼了?孩子只會什麼都不想說。另外問完孩子之後,請停頓10秒,透過停頓讓孩子的思索與感官整合,等孩子回答,爸媽切勿心急,陪著他就好。

2.連結與獨處並存
不用時時想著連結,在有需要的地方連結就好,爸媽與孩子都要獨處。時時想要跟孩子連結,爸媽很快就累了而孩子也會覺得很有壓力。

3.對話結果無需完美
以人為目標,透過時間回溯,就算沒有當場解決問題,都可以協助孩子脫離當下的情緒,之後再透過更好的提問進行練習,有機會再跟孩子對話,爸媽不用太要求自己。


後記


跟女兒對話了幾次,我才發覺,對於太太過去我都只是扮演一個支持者的角色,譬如最近她說要換工作跑道,我都會說我支持妳,有問題我們一起解決。可是我從來沒有問她

「還好嗎?妳看起來有點擔心?」

「從什麼時後有這樣的想法?」

「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轉換跑道之後,妳期望獲得什麼?」

我發現這樣的好奇與關心,不是只能用在孩子身上,而是對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當我開口問她這些問題,沒多久家裡就出現第二台Kobo電子閱讀器,因為媽媽也很想知道要如何跟家裡3個孩子好好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