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爸爸,可以不要說是我嗎?





「講這本故事書,但是可以不要說是我嗎?」姐姐開口跟我說了2遍。

「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想法?」我問。

「昨天。」

「怎麼了嗎?」

「我想聽故事,但我不喜歡你說裡面的人是我。」她很認真的回答我。

「妳感覺不開心嗎?」我接著問。

「嗯。」

「對不起,爸爸沒注意到妳的感受,我會調整好嗎?」

「好。」

回想自己常在講故事的時候會說,妳看不刷牙,就會像她一樣蛀牙。妳不蓋被子,就會跟他一樣感冒。在這樣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出現了指責的姿態。

一個下意識的行為,卻成為孩子壓力的來源。孩子,不喜歡被影射,如果是自己也會排斥吧,我卻沒注意。

跟太太討論,太太說姐姐也跟她講過一遍。因此,我們先決定以後只跟他們說一遍不做(做)這件事會造成什麼影響,之後就專注在故事內容的陳述。

究竟這個年齡(4歲)的孩子,是否只要完整的說完故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還是有跟好的方式,可以讓她開心的吸收?